X
返回顶部
当前位置: 首页>

BIM如何打造装配式建筑?BIM在装配式建筑设计阶段的应用

发布:中文网小编4号 浏览:984人 分享
发布于:2022-06-07

装配式建筑项目的设计方法是对项目的混凝土结构进行分类,分为施工现场现浇的构件以及预制的构件,而预制的构件在构件的生产工厂被分块进行施工以及进行细节部分的设置。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对建筑的各方面的要求也与以往不同,使得设计项目种类等增多。BIM软件中的共享库中就设置了构件库,在设计装配式建筑时,可以在构件库中提取所需要的构件,减少构件在设计过程中的重复工作,降低施工成本和设计时间。且也可以定义和更新构件库中的构件,留备以后使用。这种大规模的工厂化制作模具,相比于传统的现场浇筑作业来说,极大的提升了施工的效率,从而加快了建筑的进度。但这对生产产品的精准性以及在后期施工现场的安装有了更高更严格的标准。针对传统的建筑项目,只有在施工的过程中才能够发现设计的漏洞和错误,然后根据这些错误的设计进行更新设计和修改,可能会产生一定的返工现象,这在一定程度.上拖延了施工的进度,也影响了建设项目的整体结构质量和稳定性,对成本、进度和质量目标都造成了影响,继而只能反向调整设计方案以指导后续工作。

摄图网_400430331_wx_重庆扁平地标都市(非企业商用).jpg

同时在设计阶段BIM可以先对装配式建筑项目进行三维拆分,在三维拆分的全过程中要坚持少规则、多组合、整合全局和以施工为核心的拆分原则。例如:对外墙进行拆分,可以将外墙类型设置为三明治(夹心保温〉墙,拆分参考设置为外墙设计尺寸;对楼梯拆分时,可以将楼梯设置为双跑楼梯并设置防滑槽,让线性截面类型设置为梯形,从而从一定程度上节约面积、节约成本;对本身信息数据量大的装配式建筑而言,拆分出来的零部件需要对其进行精准的数据信息注释,它类似于之前的装配式构件库的存储,需要保存在数据处理中心,在后期的施工阶段以及运营维护阶段提供信息保障。

预制构件设计和传统设计的结合,其实就是深化设计的一部分。如果在施工前期如设计阶段中,利用BIM软件中的一些碰撞检查和施工模拟等功能,将装配式建筑项目的构件信息以及整体的项目信息整合在BIM所提供的工作平台中,然后利用上述的功能,对其进行排查和模拟,生成碰撞检测报告,针对出现的碰撞专业、碰撞类型以及重要性的节点进行修改调整和优化设计。同时根据BIM的协同性调动各个参与方对预制构件的模具进行精准敲定,再进行大规模的工业化生产,实现事后补救向事前预防的重要转变,降低施工返工的风险I0。这样的预制构件既精准有便于施工操作,且对成本、进度和质量都会有一定的提升。如设计前期可利用BM对各个专业进行专业内以及专业之间的机电管线设计和碰撞检查。以Revit中的MEP来说,它可以将建筑结构模型、电气模型、暖通模型以及给排水模型等集合在一起,形成一个大框架模型。在这个软件中,各个模型进行整合,出现的一些碰撞以及机电管线管线杂合,就可以直接在软件中以三维模式体现出来,并且可以生成冲突报告,然后针对碰撞检查结果报告可以进行初步的调整。但如果出现的碰撞点较多,且遇到需要重大调整的问题时,需要对其进行汇总和记录,留存到各个专业设计师一同协调处理。如图2,梁板碰撞时,这时可以增大板跨长钢筋边距,使碰撞避让,降低项目的返工现象的产生。同时还可以利用BIM进行精装修设计。设计阶段也可以利用BIM技术进行建设项目的精装模型设计并且能够生成精装清单,便于后期的商务招采及现场施工。

BIM技术是未来的趋势,学习、了解掌握更多BIM前言技术是大势所趋,欢迎更多BIMer加入BIM中文网大家庭(http://www.chinarevit.com),一起共同探讨学习BIM技术,了解BIM应用!